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  在上海崇明一片水杉林旁,有两栋特别的红砖建筑,没有做任何宣传,却成为去年底上海最火的市郊民宿之一。
 
  两栋建筑,屋顶是用芦苇杆搭出来的,沿袭崇明的老建筑工艺;外墙面的凹凸肌理,用回收砖拼接组成,借鉴了崇明老布的纹理。80%的室内家具是纯手工的,用到的老木,要么回收来的,要么能二次利用,环保且美。
 
  90后崇明人浦浦和丈夫佳伟,是这幢民宿的主人。早前,夫妻俩一直在市区工作,前几年辞职回到村子里,找来好友、设计师张睿(Ray),翻新了两栋村长家的老房,作为民宿经营。
 
  入春后,我们前往崇明,拜访了这个被网友赞为“小而精致”的民宿,与夫妇俩和设计师一起聊了聊“回乡造屋”的全部故事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2021年冬天,在市区上班的浦浦决定裸辞。几年前,她想和丈夫回到自己的家乡:上海市崇明岛,翻新村里的老宅,造一栋民宿。
 
  “这个想法并不突然,在我心里酝酿了很久,加上这些年,家人的年纪慢慢变大,我想回乡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”丈夫佳伟非常支持太太的想法,在很多次国内外的旅行时,他都目睹了乡村建设的变化,关注着可能性,心里也越来越想做些什么:”在上海,崇明的风景也很美,为什么不能有一栋建筑,既保留当地的老文化,又有新的设计美学?”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回村后,两人开始改造村长家闲置的房子。一共两栋建筑,附带周边2亩多地,将近2000㎡,原址离浦浦的老家,只要半个小时路程。“最早的时候,一到暑假,我们就在外婆奶奶家一旁的河边,抓螃蜞、钓龙虾。”
 
  回想起来,那是一段充满温情与欢乐的日子,夫妻俩决定把它“还原”回来。他们在网上反复浏览了许多设计公司的项目后,找到了设计师张睿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 
▲崇明水杉林边的新空间
 
  张睿还记得第一次进村堪景时,恰好是春天。原址的西面和北面,临着水景,南面是大片的玉兰和水杉树林,自然的画面让他至今难忘:“和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感觉,有一种缓慢的节奏。”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 
张睿与团队设计作品:
 
加拿大CanadaGoose上海办公室

夫妻俩也正是被这个作品吸引
 
  他们将其中一栋,规划为主楼,552㎡,用于住宿。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民宿鸟瞰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 
▲主楼外立面
 
  原两层的空间,单间面积过小,房间形态狭长,张睿利用屋顶的部分,增加了室内空间。
 
  这样一来,原有的凸出长方形建筑结构,作为阳台,满足房间面积和布局的同时,也可达到房间数量和大小的平衡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
▲三层中间房间
 
  主楼里,原楼梯的结构位置,遮挡了正面水杉林的视野。
 
  张睿将楼梯挪去了建筑北侧的中间,顶部由透明玻璃和钢架结构组成,这样一来,除了风景,阳光被最大化引入,通达过道及各个房间的内部,最大优化建筑的动线及可视范围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
▲三层过道
 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 
原有的窗被保留了下来
 
并有机地分布在了新建筑的外立面上
 
保留了老建筑在视觉上的象征意义
 
  另一栋为附楼,主要承接餐饮与接待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附楼
 
  原建筑是工具房,空间分配合理,唯独有两堵墙,结结实实地挡住了光。
 
  张睿的解决办法是:除了折叠门的部分,在新延伸出的空间顶部,安置玻璃,引光入室,结合室内天花板部分的弯曲竹钢,让穿过的光,可以在屋子里呈现出丰富变化。
 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浦浦很喜欢皮特·奥多夫(PietOudolf)的作品,这位擅长“让植物自然生长”的荷兰景观大师,一生致力于带着空间设计的视角,打破了人们对植物“高低贵贱之分”的刻板印象。
 
  室外的2亩多地,浦浦捯饬了一片花园。园内植物种类丰富,有针茅、矮蒲苇这类多年生观赏草,也有天蓝鼠尾草、佩兰等宿根植物。通过同狗尾巴草、商陆这类乡土植物相互竞争,植物们也可以在缺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,达到平衡,自然生长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花园景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前期沟通中,夫妻俩曾和张睿说起,他们希望呈现自然、松弛的“慢生活”,让入住的客人能感受到,这是一个有故事、有个性的,而非“流水线生产出来”的空间。
 
  “崇明是上海自然生态的标杆,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,崇明有传统的土布,手艺人每织一匹布,和她的生活故事是息息相关的。崇明的周边也有很大一片滩涂区,那里的芦苇,长得都特别好,早前,当地人用芦苇杆做建材,还会编成席子、渔具等生活用品。”浦浦说道。如果有这样一个空间,可以保留这些老的物件、手艺,展现给来访者看,那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用回收砖拼接的外立面
 
  三人达成了一致:贯穿室内外的,应该是亲自然的、在地的、可持续的材料。
 
  首先是回收砖。在室内,它可以作为接待吧台的饰面;在室外,它可以用于外墙面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里,回收砖与土布进行了一次“有机结合”:两栋建筑的外墙面,用回收砖拼接成的凹凸肌理,正是借鉴了崇明老布的纹理。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回收砖的拼接质感与土布的对比
 
  过去,芦苇杆对崇明人而言,是一种容易采集的乡土材料,具备遮风挡雨功能,多用于盖房,被视为崇明当地的老建筑工艺。这次,张睿同样选择了传统的、以人工捆扎的方式,搭建了芦苇杆屋顶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芦苇杆屋顶
 
  80%的室内家具,都是夫妻俩自己去淘的老木头,再找崇明本地的老木匠,用榫卯的工艺打出来的。
 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多被选作为篱笆材料的青蓠竹,用在了过道空间;土布也作为了装饰的一部分,搭配上从周边林子里捡来的树枝木头,成为了环保且美的存在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民宿旁是一大片树林,水杉树与大片的木兰簇拥生长,绿意盎然。拍摄间隙,佳伟领我们往林子里走,这边是水杉,这是木兰,这片空地将来要做一个给小孩玩的声音装置……一路上,他耐心分享,与我们一一道来两人对未来的规划。
 
  自从去年底正式对外后,有老客人,半年里来了三次。每回来,都是齐齐整整一大家子,好像来这儿对他们来说也成了一种“回家”。对于夫妻俩而言,这是意义之外的另一种收获,更绵长,但也带来了无形的“激励”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 
临水的院子
 
也是客人天气好时爱发呆的地方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清晨树梢上的鸟,从房间就能望到
 
  “除了住的舒服,来这里,他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体验?慢慢地,你就会开始思考,怎样可以让来访者的体验最大化。”佳伟说道,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好才行。他希望,不用去莫干山、去北海道,靠夫妻两人的努力,崇明也能成为一个让人住的舒服、又能体验丰富的地方。
 
  张睿多少感受到了夫妻俩的不安。作为设计师也是从业者,他深谙造房的关窍,也知竞争之大。“一栋房子盖起来,只要受欢迎了,很快会有更多的房子。在意细节、真的沉下心想去做好的,其实不多。”大部分时候,张睿也是三人组中反复强调“慢慢来”的人,因为他觉得,这个空间的核心就是“慢”。如果当初三人追求的都是快,建筑也不会是这个状态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▲夫妻俩和设计师张睿
 
  变化还是在发生着的。住回了崇明,经营民宿不免忙碌,但生活着实慢了下来,一出门就是树林和水边,耳伴不是持续轰鸣的汽笛,而是鸟鸣、鸡犬、风声。夫妻俩很喜欢“风入松慢”这个词。他们说,好像那一刻里,人可以忘记周围的喧嚣,只需要等一阵风,穿过松林。
 
  他们以“慢”为概念造了屋,反过来,也在学着松驰,学着让自己慢下来。
 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
上海郊区最火的新开民宿之一,有人半年来三次
 
  采访结束,四下渐黑,院子里点起篝火,我们围炉坐下,有从村里散步回来的客人,带上了孩子一起加入。等晚饭的间隙,佳伟取出手碟和海浪鼓,乐声响起,我们开始聊天,头顶星星点点一片。
 
  CAST
 
  撰文|冰芯责编|邓凯蕾
 
  图片|WenStudio
 
  视频|王云凯(导演)黄梓渊沈玮豪(摄影)
 
  资料提供|张睿(如莫空间设计RooMooDesignStudio)、浦浦

免责声明:内容部分来源网络,如涉及个人隐私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刻更改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91minsuwang.com//minsuzixun/197.html